东阳正好,书香愈浓。一场以阅读为纽带的校园之约,在新华学院暖意铺陈——11月13日,我校图书馆与中文系携手相迎麻涌镇古梅一中200余名师生,在“大手拉小手 书香润校园之感悟话剧之美”阅读实践活动里,解锁了一场沉浸式的书香之旅。
图书馆6楼:书香里的“沉浸式充电”
踏入新图书馆6楼,暖黄灯光漫过整齐书架,纸张特有的油墨香扑面而来,学子们的目光瞬间被满架书籍点亮。在图书馆老师及志愿者的贴心引导下,大家有序散开:志愿者们耐心指引书架分区,帮同学查找书籍、解答疑问,还分享阅读小贴士;学子们或三五成群围坐阅览桌,轻抚经典文集书脊低声交流;或踮脚穿梭书架间,细阅青少年文学与科普读物,偶因发现好书轻呼;或席地背靠书架,沉浸文字世界,眉眼随情节起伏。翻页沙沙声、轻声讨论与志愿者的温柔讲解交织,勾勒出静谧惬意的阅读图景。
最热闹的当属朗读亭:透明玻璃隔绝喧嚣,专业麦克风、降噪耳机与高清显示屏打造“专属舞台”。志愿者在旁协助调试设备、推荐朗读篇目,学子们推门而入,戴耳机、握话筒,清亮嗓音裹着真挚情绪漫开——或柔婉诵诗词,将“明月松间照”的静谧读得身临其境;或激昂读散文,传递少年热忱;或搭档演绎话剧片段,让静态文字变鲜活场景。亭外志愿者维持秩序,与等候同学一同静静倾听、无声点赞,小小的朗读亭里,文字因声音焕发生机,少年因朗读绽放光芒。
想快速找到心仪的书?资源检索机成了学子们的“阅读神器”:两台检索机前始终围着好奇的同学,在老师的简单指导下,大家纷纷上手操作——有的输入书名,有的检索作者,还有的直接搜索“科幻”“文学”等关键词,指尖轻轻一点,屏幕上立刻清晰显现书籍的分类、架位编号、内容简介,甚至还有剩余可借数量。“原来在3排B区!”一位同学看着检索结果,兴奋地拉着同伴往书架走去,握着打印好的检索单穿梭在书架间,对照着编号精准定位,眨眼间就把心心念念的好书捧在了手里。有同学还发现了检索机的“隐藏功能”,通过主题分类浏览,意外找到几本原本没打算读却格外感兴趣的书,高效又充满探索的乐趣,让每一次寻找都变成一场小小的惊喜。

图书馆老师为同学们介绍检索机

同学们在体验检索机

同学们在馆内阅读

图书馆老师指引学生使用朗读亭
话剧里的“阅读延伸课”
书香之外,另一重惊喜藏在话剧社的深度交流里:D组学子怀着好奇走进定静楼的话剧活动室,新华学院话剧社的学长学姐早已备好剧本、道具,用热情的笑容迎接他们。围坐成一圈的交流会上,学长学姐从话剧剧本与原著小说的差异说起,拆解如何通过台词设计强化角色性格,分享如何用肢体语言、眼神交流传递文字背后的情绪。“比如这段描写,小说里只写了‘他很激动’,但在话剧中,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语速、握紧拳头、眼神发亮来表现。”学姐一边说一边现场示范,学子们看得目不转睛,纷纷模仿起来。随后的即兴表演环节,大家分组挑选书中片段,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设计台词、编排动作,原本印在书页上的故事,在一次次走位、一句句对白中“活”了过来——有人扮演勇敢的主角,有人客串温柔的配角,连偶尔的忘词都变成了可爱的小插曲,活动室里满是笑声与掌声,让阅读从单向的“读”,变成了双向的“演”与“感”。
当夕阳的余晖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,洒在学子们满载收获的笑脸上,200名古梅一中学子带着一身墨香与满心欢喜踏上返程。这场“大手拉小手”的约会里,阅读不再是书桌前的独语,而是书架间的探索、朗读亭的共情、检索机的便捷,是书页与舞台的共振,更是两校学子跨越校园的双向奔赴。冬日的寒意被书香与热情驱散,而阅读播下的种子,终将在青春里开出绚烂的花。

全体活动人员留念
供稿 | 图书馆
文字 | 程青 董蔼莹
图片 | 程青
审校 | 刘安定
编辑 | 陈漪萌
责编 | 潘梅
审定发布 | 陈宝琪
